于都,这座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县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革命精神。它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这一历史事件不仅在中国我党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在于都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1934年,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极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中央革命根据地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严峻“围剿”,形势异常严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央决定实施战略转移,即开始长征。而于都,正是这场伟大征程的起点。
在于都县城及城郊,保存着众多与长征相关的历史遗址。这些遗址,见证了中央红军长征前的集结与准备,也记录了红军战士们踏上征途时的坚定与勇气。其中,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尤为引人注目。它包括了主席、周恩来等和中央直属机关长征第一渡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暨长征前夕主席同志旧居、中共赣南省委旧址、赣南省三级干部大会旧址、中央红军各所属部队长征渡口等多个点。这些旧址,每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内涵,每一处都讲述着动人的革命故事。
1934年10月17日至20日,中央红军先后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于都河面宽600多米,水深1至3米,流速每秒1.2米,非常湍急。然而,红军战士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渡过了这条天堑。在于都河畔,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长征渡口和浮桥遗址。这些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红军精神的象征。
在于都,长征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河面上。在长征前夕,于都人民为红军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他们积极为红军筹粮筹款,捐献物资,为红军的长征之路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许多当地青年更是踊跃报名参军,加入到红军的行列中。他们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人们前行。
长征出发地的于都,也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最后的晚餐”和“信念树”的故事尤为著名。在长征前夕,一位红军战士在即将离开家乡时,与乡亲们共进了一顿晚餐。这顿晚餐虽然简单朴素,但却凝聚着红军战士与乡亲们之间的深厚情谊。而“信念树”的故事则发生在瑞金叶坪黄沙村的华屋村。在长征出发前,华屋村的17名青壮年相约到后山种松树,以约定革命胜利后一起返乡见证。然而,这17位红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在长征途中。后来,家乡的人民为了纪念他们,在17棵成片的青松林旁建起了一座纪念亭,并把这17棵青松命名为“信念树”。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无畏精神,也彰显了于都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和支持。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传承长征精神,于都县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在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于都县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包括开幕式、文艺演出、版画特展等。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重温了那段峥嵘岁月,更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如今,在于都这片红土地上,长征精神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弘扬。于都县将长征精神作为党性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长征精神。在于都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长征元素的标识和雕塑;在于都的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经常开展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这些举措不仅让长征精神深入人心,更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前行。
同时,于都县还依托长征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通过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这些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长征文化的魅力,更在心灵上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长征出发地的于都,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更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阵地。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切感受到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刻理解到长征精神对于新时代的重要性和意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在于都这片红土地上,长征精神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和最广泛的传承。它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前行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作为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革命精神。这里见证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这里见证了于都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和支持。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传承长征精神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88.27M彩色玻璃的风波
26.74M阳光下的真实krkr版
92.35M冒险迷宫村
30.52M好迷TV官方安卓版
93.09M云来阁app
40.77M资源大师
53.03M隐藏的重剑游戏
42.02M金刚影视2025
37.32M心跳恋爱温泉旅馆
27.20Mshimeji手机桌宠app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4021917号-27